跳到主要內容區

2025/09/04中山醫大聚焦高教人才培育 從少子化到AI世代迎戰產業挑戰

在少子化、產業快速轉型與國際競爭的多重壓力下,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正面臨嚴峻挑戰。中山醫學大學高教深耕辦公室今(4)日邀請教育部前常務次長、現任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騰蛟,以「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現況、問題與對策」為題演講,全面剖析高教制度發展沿革、少子化衝擊、學用落差、產學脫節、校院轉型等關鍵議題,並透過實際數據分析,鼓勵教職員思辨未來教育與產業接軌的策略可能性。

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周英香董事長致詞指出,教育首先要從「高教人才的老師怎麼看待自己與未來」開始,了解現況挑戰與未來趨勢,才能真正帶動人才素質的提升。黃建寧校長則強調,少子化使招生成為嚴峻挑戰,即便中山醫學大學今年順利滿招,但「滿招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教育品質、精準培育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林騰蛟指出,我國高教主要困境包含:招生不足、學用落差、教師高齡化、國際能見度不足,以及資源分配不均。他建議,應推動精準招生與學校結構調整,除了培育產業需要的人才,也應該培養學生跨域多元的能力,強化產學合作與帶薪實習、鼓勵教師運用AI提升教學創新,並發展雙語學程與跨國學位,吸引國際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討論環節,黃建寧校長詢問「如何吸引更多國際人才?」林騰蛟回應,境外招生需避免仲介風險,並善用教育部既有的華語文中心與招生平台,與高中職銜接,以降低學校獨立招募的成本與難度。宋賢穎副校長則關注跨領域發展,林騰蛟建議透過跨域課程、跨系修課及跨校合作,建立自主學習制度,讓學生依興趣設計學習計畫,延續108課綱培養的自主學習精神。

林騰蛟總結,高教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鎖定特色化與產業導向,短期內可透過國際招生與產學專案合作補足半導體、AI、綠能等關鍵領域的人才缺口;中長期則需推動科系整併、跨校資源共享與師資優化,全面提升教育品質與國際能見度。他強調:「高教的使命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培育能夠迎向未來挑戰的人才。」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