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2025/06/23中山醫大四位教師連三年獲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補助 展現跨域創新實力

教育部近日公布114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名單,中山醫學大學共有12件計畫通過審核,更有4位教師連三年獲補助。計畫內容橫跨醫護、語言、心理、管理及通識等多元教學領域,展現學校推動跨領域教學創新與研究應用上的深厚實力。

中山醫大在教學實踐穩健耕耘,本次入選教師中,有多位連年獲補助。其中,職能治療學系洪佳慧副教授以「延展實境輔助科技之評量架構發展與學習成效分析」計畫再度獲得肯定。該計畫整合XR科技,打造沉浸式學習場域,強化學生在實境與虛擬場景間的整合應用力。

    應用外語學系蕭燕婉副教授則將CLIL(內容與整合學習)結合「跟述教學法」導入日語聽講課程,成功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語言實用能力。心理學系徐文鈺副教授自108年度起連續七年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堪稱教研典範。她今年的計畫「結合經驗與批判思考」設計,旨在培養學生對性別議題的深度理解與批判思維。這樣的長期成果,不僅提升課程品質,也反映該校在心理教育領域的持續進步。

    醫療產業科技管理學系蔡雅芳教授與健康產業科技管理學系詹明修副教授亦提出具體創新作法,分別聚焦於團隊導向學習與翻轉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與多元思辨。其中,詹副教授首次申請即成功獲補助,顯示中山醫大在培育新進教師的創新實力方面同樣成果斐然。

    在醫護教學方面亦有豐碩收穫。余青翰副教授的「實驗動物替代方案」行動研究兼顧教學成效與動物倫理,體現教育人道精神與科技創新的平衡。

    護理學系更有五位教師獲選,成績尤為亮眼。白香菊教授運用生成式AI於關懷照護教學中,強化學生臨床思辨與決策能力;胡蓮珍助理教授導入體驗式學習,提升學生臨床實作力;徐明儀副教授以設計思考策略引導學生問題解決;黃正宜教授自107年度起四度通過補助申請,今年聚焦問題導向與反思教學,深化學生專業素養;盧燕嬌副教授則開發具遊戲化元素的EMI課程,促進學生跨域溝通與專業認同,整體教學成果備受肯定。

    另方面,心理學系暨臨床心理學碩士班蘇倍儀助理教授推動的「腦心智照護系列課程」已邁入第三期,持續深化學生臨床心理專業核心能力,強化學用銜接,提升實務訓練品質。

教學資源暨教師成長中心主任蔡孟儒表示,今年度學校獲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的件數與質量兼具,展現教師們在教學創新與實證研究的堅實成果。未來將持續推動跨領域合作與教研融合,打造多元化學習環境,培育具實務力、批判力與創新力的醫療與健康產業專業人才。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