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前教育部次長周燦德訪中山醫大 剖析私校永續經營關鍵策略

面對少子化衝擊、高等教育版圖重整之際,如何在變局中自處突圍?中山醫學大學高教深耕辦公室24日上午邀請前教育部常務次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周燦德,以「影響私立醫大永續發展的校務治理指標性議題對話──以IR為工具的系統思考策略」為題,分享其多年在教育政策與私校經營的實戰經驗,為全校主管與教師剖析私立大學在新局勢下的因應策略。

周燦德教授一開場即點明──「如何爭取專案計畫與產學合作資源的最大化」為私校永續經營的關鍵。他指出,現行教育部補助制度以績效指標導向,各項計畫需以「最小資源投入、最大效益產出」為原則,才能在競爭中站穩腳步。因此,中山醫大若要深化發展,關鍵在於強化IR(Institutional Research)校務研究機制,結合系統性數據分析與前瞻策略,擬定出真正能推動學校體質轉型的計畫藍圖。

他強調,未來高教競爭將轉向「專案經營力」與「數據決策力」的比拚。校務發展應不再止於感性經驗,而需依據IR盤點學校各項弱勢與優勢,針對校內外財務、招生、人才培育、空間使用等指標,提出具體問題診斷與可行改善方案。另外,他也以募款為例,認為可透過「感動式溝通」實現「計畫導向」的永續籌資機制建議,以解決私校經費與社會支持力道不足的問題。

周教授亦呼籲大學主管與教師轉換思維模式。他指出,教育的本質不是應付考核,而是引導改變。他也以杜威「教育即生活」與尼采「痛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兩句話為引,鼓勵教師主動面對少子化帶來的挑戰,推動AI融入教學與人才培育,積極回應產學需求,以走出具特色的發展藍海。

中山醫大校長黃建寧表示,此次講座不僅帶來政策面與實務面的高度融合,也為校內後續推動中長程發展計畫、教師評鑑機制與產學合作策略,注入明確方向與行動參照。未來,學校也將持續深化IR數據治理文化,打造兼具韌性與創新的高教品牌。